为师所感

分类:教海沉思
2007-04-09 23:43 阅读(?)评论(0)

为师所感

       连续两周的周记中,集中反映出来的都是师生关系和父母与子女矛盾的问题。看来这是目前中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。在师生关系中,相互之间的不理解、不尊重是彼此矛盾的关键。学生反映的情况有三类:

      第一类是师生沟通不畅的。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课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脱节,致使学生听不懂教学内容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后,教师课堂方法虽有改变,但课堂容量和讲课速度变化不大。长此以往,使学生厌恶听课。事实上,师生双方都有些无可奈何,教师在备课时,原本是顾及了学生情况,但实际上课中,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师的想象中还存有一定的差距。教师是按教学进度上课,每个学期必须完成规定的内容,只有这样,学生参加高职类高考才能有主动性。而学生在上课中,既希望老师不要讲的太快,又希望老师要讲的明白,更希望老师能抓住知识的要点,不使他们学起来辛苦,同时还不影响考大学。大家的愿望都是好的,可是实施的途径却有很大的差别,达不到殊途同归。尤其是数学与英语学科表现的最为突出。

      第二类是教师讲课方法死板,上课没有生气,只会单纯的照本宣科,拿不出吸引学生的法宝,这是造成学生厌师、厌学的关键。

       第三类是学生基础太差,虽有一定的上进心,但听起课来犹如天书,一节两节或可坚持,一天中至少有四节以上的课,听的云里雾里的,自然就没有学习的热情。于是上课开始玩手机、睡觉或者看杂书,这又是老师课上最厌恶的表现,于是教师批评语调严厉,学生内心委屈,一来二去,相互之间的不理解、不尊重、难沟通就成了死结。

        同样道理,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矛盾,也是家长望子成龙之心与孩子学习的实际水平之间脱节,家长的期望越高,孩子的压力越大,彼此的矛盾就逐步加深。有些家长喜欢唠叨,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讨厌的事就是别人的没完没了、问东问西,一方想了解另一方的情况,而另一方却不想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,这个代沟自然越划越深。再加上有些家庭,夫妻之间的矛盾升温,只图自己痛快,不顾子女心理,也造成了子女厌恶家庭,进而厌恶父母的情况。

      事实上,认真分析个中的原因,主要责任并不在学生身上。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师生关系、亲情关系负全责。因为学生还处于性格塑造阶段,在青春发育期内,喜欢动而多于喜欢静;喜欢趣味性多于喜欢知识性;喜欢理解支持多于言语督促。这就要求为师者和为父母者,要了解学生的心理,了解他们的好恶和价值趋向。首先让学生接受你,他们才能认同你。职业高中的学生,年龄集中在15-19岁之间,是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。引导的好,就懂事就早,发挥潜能的机会就多一些;引导的不好,懂事就晚,失去的机会就多一些。因此,把握学生成长的心理状态,是职业高中的任教者必须修补的一课。高二、三班的学生对英语和数学的腻烦心理,关键也正在于此。老师忙于进度固然没错,但她忽视了“磨刀不误砍柴功”的道理,“不怕慢,只怕站”,不怕一节课讲的知识少,只要学生能够掌握了,日积月累,会的知识多了,进度自然会加快了。再者,教师备课,务必要备学生,了解学生实际,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,因材施教,有的放矢,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学生基础不同,就采用分层教学;学生好恶不同,就沟通彼此的长处。只有这样的“知己知彼”,才有可能出现“百战不殆”的局面。家长也是一样,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要求和希望,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。更不能不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想法,老以经验丰富的姿态为孩子“指点江山”。应该与孩子平等对话,敞开心扉。没完没了的唠叨,连神鬼都惧怕三分,更何况是追求自由的孩子?

      仔细想来,当好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其实并不难,关键要做到“理解学生、尊重学生、欣赏学生”,用平等的视野去观察学生、引导学生,先做益友,再做良师。只有这样,方能体会出为师者的乐趣。

     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,我的职校的学生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。

       那该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王国呢?我的可怜的学生们!

 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